繼本周二世界銀行大幅下調全球經濟增長預期,并警告稱全球經濟可能陷入上世紀70年代式滯脹,許多國家存在衰退風險之后,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也下調了全球經濟增長預期。
當地時間6月8日周三,經合組織將2022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期從之前的4.5%下調至3%,同時預計2023年全球經濟增長將進一步放緩至2.8%。不過,OECD修正后的2022年發展預測略高于世界銀行此前公布的2.9%的增長預期。
經合組織表示,世界經濟將為俄烏沖突付出“沉重代價”,包括增長放緩、通脹加劇以及對供應鏈造成的潛在長期損害。
近幾個月來,全球經濟環境發生了一些重大變化,包括奧密克戎變異毒株在全球的傳播以及高于預期的持久通脹壓力,然而,最大的變化是俄烏沖突對經濟的影響。
與世界銀行的警告如出一轍,經合組織表示,俄烏沖突帶來的更深入且廣泛的經濟影響或將令各國設定正確的財政和貨幣政策變得更難。
經合組織現在估計,其38個成員國的消費者價格今年將以平均9%的速度上升,是其12月份預期的通脹率的兩倍。通貨膨脹的回升在一些歐洲國家尤為明顯,比如荷蘭被預計在2022年的年通脹率平均為9.2%,而在12月時預計價格將上漲3.1%;英國則在今年達到平均增長率8.8%,是12月份預測的4.4%的兩倍。
通脹帶來的影響已經迫使央行收緊貨幣政策,在過去三個月中,全球央行共計60多次上調關鍵利率水平,創2000年初以來新高。
雖然經合組織表示所有貨幣當局都有理由縮減刺激措施,但同時也敦促歐元區尤其需要保持謹慎,因為該地區的價格上漲主要反映了供應壓力。此外,報告還稱消費者信心受到的打擊正在遏制投資,繼而可能在未來幾年損害供應。
央行必須在控制通脹與維持疫情后經濟反彈之間做出微妙平衡,特別是在復蘇尚未完成的情況。
經合組織將其對美國的增長預測從之前的3.7%和2.4%降低到今年的2.5%和明年的1.2%。經合組織首席經濟學家Laurence Boone表示:
政策制定者和公民的選擇將是決定這一代價(俄烏沖突的影響)如何在人民和國家之間分配的關鍵。如果能源價格再次上漲,或者美聯儲等央行旨在控制通貨膨脹的加息產生了意想不到的后果,一些西方經濟體今年可能面臨收縮期。
不過在世界經濟未來是否會陷入滯脹這一問題上,經合組織仍對全球經濟是否處于滯脹邊緣持謹慎態度;而世界銀行在最新的報告中則將當下的經濟情況與1970年的滯脹時期進行了“首次系統性”比較,認為全球經濟可能進入“增長疲弱和通脹上升的漫長時期”。
Boone表示各國政府的首要任務應該是解決威脅到非洲和中東許多國家的糧食短缺問題,全球合作勢在必行:
需要進行全球合作,以確保糧食以可承受的價格到達消費者手中,特別是在低收入和新興市場經濟體。這可能需要更多的國際援助,以及在運輸和分配給需要的國家的物流方面進行合作。
(央視新聞)